刊名:经济科学
主办:北京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2-5839
CN:11-1564/F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804688
被引频次:83062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理论经济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中国人从科学中找到了克疫制胜的法宝,也在坚持科学、守护科学中,夯实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科学有序的防控,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和公众同频共振,防疫堤坝就能始终牢固。
眼下,本轮疫情已波及全国十余个省区市,暴露出既有防疫举措中的一些短板。针对较为突出的核酸检测问题,国务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检测机构向社会提供“24小时服务”,对“愿检尽检”人群,力争6小时内出结果,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告知。此外,北京也再次下调核酸检测价格,公立医疗机构单样本检测费降低至58元/次。
与病毒赛跑,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一轮轮疫情攻坚战、阻击战中,核酸检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常态化防控之下,“核酸阴性证明”更成为诸多场合的必备“通行证”。需求导向下,各地核酸检测能力稳步提升,不过随着人员流动、交互增加,对检测服务便利性、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拿本轮“旅行团传播链”来说,出行需求与检测结果之间的“时间差”,以及检测机构服务时间的“断点”,都给病毒隐匿传播提供了机会。此外,对价格敏感人群来说,检测费用也直接影响行动意愿。因此,要充分发挥核酸检测的防疫“前哨”作用,更快、更方便、更便宜是必然方向。对此,相关方面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正当其时。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从控制传染源、救治被传染者,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正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让人类面对传染病不再束手无策。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向科学要答案,不论是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还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依托健康码让人员流动安全有序,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贯穿始终。特别是紧抓疫苗这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从“五线并进”协力研发,到应接尽接、愿接尽接,再到如今“加强针”加紧铺开,科学的防控举措构筑起强大的免疫屏障,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从疫情突围并守住战果的国家。可以说,中国人从科学中找到了克疫制胜的法宝,也在坚持科学、守护科学中,夯实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相较于复杂多变的全球疫情,国内疫情始终可防可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反观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自抗疫之始,科学防控就处处掣肘,“政客说了算,科学靠边站”更衍生出一系列奇葩抗疫场景。一些国家本拥有相对优越的医疗资源,也不乏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躺平”,甚至直到现在,戴不戴口罩依然在西方社会存在巨大分歧,更不时成为各种抗议暴乱的导火索。单看过程,科学积极的防疫之路并不好走,种种举措意味着持续的财力物力投入,需要民众的支持配合。但只有算清楚大账,通过对比疫情之下中西方民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才会发现哪条路最可靠、最长久、最高效。
科学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文化和精神。抗疫时刻,我们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武器,更需要科学精神涵养求真务实的态度。一场场公开透明的新闻发布会,让真实有效的信息及时抵达;疾控专家积极发声,让科学出场,用事实说话,分析疫情形势,有力增强了整个社会对疫情的防控意识;再加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抗疫举措,国人已经能够根据疫情形势因时因势进行调整,做到关切而不惊慌,帮忙而不添乱。本轮疫情中,不少人时刻关注疫情发布,主动报告风险地区旅居史,积极主动做好居家隔离。标准而科学的操作,大大减少了密接数量,保护了自己和他人。科学有序的防控,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和公众同频共振,防疫堤坝就能始终牢固。
疫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科学的力量,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把握规律、崇尚科学的意义。国内局部疫情仍不明朗,秋冬防疫大考就在眼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一刻也没有减轻。一方面,我们必须时刻备战、应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常态化防控“动态清零”,保护好现有战果。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加强针”接种。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以及种种现实案例来看,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避免重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针对第一二针接种时间已久,保护效果削弱的情况,加强免疫势在必行。 文章来源:《经济科学》 网址: http://www.jjkxzz.cn/zonghexinwen/2021/103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