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经济科学
主办:北京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2-5839
CN:11-1564/F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804688
被引频次:83062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理论经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疫情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思考?人类何时能走出大疫?面对世界格局发生的巨变,我们又该如何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大治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大疫到大治——以史为鉴视域下的百年征程与荣光”是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的主题。10月17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和北京横山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于杭州湘湖举行。讲坛邀请多位文化大家、知名学者谈史论今,让思想的碰撞在人文的光辉和科学的精神中迸发智慧的火花。
2021年10月17日, 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在杭州举办,天津市政府首席督学、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北京横山书院院长陈洪致开幕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彦英”,天津市政府首席督学、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北京横山书院院长陈洪以一首为讲坛所作的《书院铭》拉开了讲坛的帷幕,中央文史馆馆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人之一叶嘉莹先生以视频形式为讲坛发来祝福。
文化中国讲坛的发起人之一,年近百岁的叶嘉莹先生给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发来祝贺视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从大疫到大治,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离不开科学精神。论坛主持人白岩松表示,“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人类对真理的捍卫,对事实的捍卫,对未来永远的好奇。”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指出,“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理解当前的问题尤其需要有科学、理性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表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应归结为“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从小康社会迈向中等发达国家,需要创造一种让全社会都有积极性、创造性、有梦想的机制”。
2021年10月17日, 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的主讲题目为:《百年征程之“肿瘤治疗新策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阎锡蕴在《百年征程:生命科学与疾病预防》主题演讲中,将纳米酶之美娓娓道来。她讲道,200多年免疫学研究历程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新冠病毒的科学发现,创造了人类认识新发传染病的最短纪录。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人之一叶小文。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人之一叶小文先生在演讲中表示:“战胜新冠病毒,要靠科学的力量,也要靠文化的力量。通过合作和信任,人类必将战胜病毒。”
从大疫到大治,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也离不开人文精神。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在《诗意栖居:唐诗之路与人文精神》主题演讲中,展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及其著作中的丰厚人文内涵,激励人们提升个人品格修养,激发人们对故土田园、家国民族的热爱。
“文化有外在的形式,美术、音乐、文学是文化不同的表达方式,文化的内在特性,是真善美,是责任和担当。”吴晓求说,“文化包含着对自我和社会正确的认知,包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平世界的呐喊,以及对真理的追寻和对真相的了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让文化滋养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丰富,我们才不会走入偏差,才不会变得焦虑。通过学习和交流中国文化,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丰富人生的价值。”他同时指出,“我们在树立宏大的目标、关心国家、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关心自己,这样才能达到平衡。”
论坛上,主持人白岩松与陆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生物物理学家程京,就“疫情时期多元学科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探寻”进行了深度对话。
文章来源:《经济科学》 网址: http://www.jjkxzz.cn/zonghexinwen/2021/102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