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经济科学
主办:北京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2-5839
CN:11-1564/F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804688
被引频次:83062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理论经济
作者:霍小山
上一篇文章说过,英国“叛徒”斯莱特刚刚抵达纽约时,美国跟大清帝国一样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且,除了造船业,可能美国在其他方面的制造业不但落伍于英国,甚至也落伍于中国。
然而,
中美两国此后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1790年12月,美国第一个水力纺纱厂建立。
两年之后,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正式任命马戛尔尼为大使,以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
马戛尔尼使团共有随员80余人,包括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和95名卫兵。使团由兵船护送,所携“
贡品
”约值1万5千余英镑,总计600箱,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
▲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的礼物
不过,这些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成就,在乾隆帝看来,都不过是奇技淫巧,
“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
乾隆皇帝还给英王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信,“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齐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这封信无论是在中国的历史教学中,还是在英国的历史教学中,都被解读为是乾隆傲慢自大、无知狂妄,以中国为世界中心,拒绝英国政府的通商要求,导致中国继续沉迷在闭关锁国的梦境中不可自拔的证据。
这是一种主流的解读,不过,还有学者提供了另一种解读。
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沈艾蒂(Henrietta Harrison)说,乾隆对英使的首次访华,
感受到的是英国对清朝的威胁。乾隆认为军事防御迫在眉睫
,而非盲目自大,对于外交礼仪斤斤计较。
乾隆故意找理由,用这样一封信回绝英使的各种对其有利的要求,希望对方赶紧走。同时,乾隆也担心他这封回信会触怒英国,导致对方开战,于是紧急部署沿边防御。
确实,乾隆在英国使团离京后就连发谕旨,反复叮嘱沿海地区的官员:“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较为强悍”,因此大家一定要“不可不留心筹计,预为之防”。
按照这种解读,乾隆已经在英国送来的国礼中,认识到了英国现在船坚炮利,不是一般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喜欢唱山歌的蛮夷,所以他才要求沿海地区的官员加强海防,以备不测。
但是这种解读,只是说明了乾隆帝并非盲目自大。乾隆帝虽然意识到了英国现在科技文化昌明,却
只是下旨让地方政府加强防备,他从未想过要向英国学习哪怕一星半点
。
▲马戛尔尼使团随行画家笔下的中国
当时的美国,想得到一张英国工业机器的图纸都得不到,而当时的大清帝国,面对英国使团主动送来的一箱又一箱的“贡品”无动于衷。
这些“贡品”中有英国装备最大口径火炮 110 门的金质、银质“君主号”战舰模型,铜制“西瓜炮”数门、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天文、地理、气象、测量、里程计算、演示器11 件,天体运行演示仪、大型地球仪、自鸣钟、望远镜,黄色轿车两部,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
它们都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发明的精华。
除了“贡品”,英国使团中还有精通军事、化学、天文、力学、制图、航海等各种学科的专家。而那时,英国一个工匠要去美国都被英国政府严厉禁止。
马戛尔尼还曾邀请清朝一位大臣参观英军操练和武器装备,但却遭到断然的拒绝。
马戛尔尼在此后拿中俄两国做比较分析:
“一世纪前,俄罗斯刚脱离野蛮阶段,一世纪后,它尽可能在欧洲诸国的工艺和军备中占有一席之地。两千年前中国的文明程度已接近或相当于今天的中国。两国都是专制政府,人民都是奴隶。俄人的天生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多半被严寒制约,发展不如中国那样易于觉察。”
“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两国在进步上差别如此巨大?我认为,首先,有两个原因。俄国邀请和鼓励外国人向百姓讲授工艺、科学和生产知识。
中国则骄狂自大,加上排外,所以拒绝和禁止外国人往来
。
”
“俄语容易学,百姓学外语也不困难,汉语则十分难学,学习方法有缺点,需要一个人花半生的时间方能运用,而且他们除自己的语言外不知其他语言。一个有青春活力,力量和知识日益增长,
另一个年迈多病,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任何变化。
”
文章来源:《经济科学》 网址: http://www.jjkxzz.cn/zonghexinwen/2020/1014/523.html